请输入关键词...

基础交叉沙龙第18期|利用纳米技术和信息技术延长寿命——从摩擦学到医疗健康

发布者:陈睿发布时间:2025-03-20浏览次数:10


 3月18日,在第18期基础交叉沙龙活动中,日本名古屋大学信息学研究科教授、复杂系统科学系主任,浙江大学校友张贺东老师,以Extending Lifespan with Nanotechnology and IT: From Tribology to Healthcare为主题,为现场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

 张贺东教授从摩擦学和医疗保健两个领域出发,深入探讨了纳米技术与信息技术在提升机械系统性能和人类健康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分享了其团队在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摩擦学作为研究表面相互作用的关键学科,在提高机械系统能效和延长使用寿命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需求的提升,开发环保型高性能润滑剂成为重要研究方向。张贺东教授团队通过分子模拟技术,揭示了有机摩擦改进剂在分子层面的工作机制,为设计更高效的润滑剂提供了理论依据。这一研究成果不仅推动了摩擦学的基础研究,也为工业应用中的节能环保提供了新思路。在医疗保健领域,张贺东教授展示了可穿戴传感器设备研发成果。该设备通过非侵入式方法测量压力脉搏波形,结合传感技术与人工智能驱动的数据分析,实现日常场景下连续便捷的血压监测。这一技术突破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和日常管理提供了重要工具,展现了信息技术在健康管理中的巨大潜力。

 此次报告体现了纳米技术、信息技术与摩擦学、医疗保健的交叉融合,通过典型案例,展示了通过基础科学研究推进产业应用创新,为解决工业与环境问题、提升人类健康水平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报告结束后,来自环境与资源学院、医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化学系等院系的师生们与张贺东教授展开热烈讨论,进一步探讨了相关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本次沙龙活动由交叉院常务副院长唐睿康教授主持,交叉院副院长单立楠、陈卓参加。来自数学科学学院、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竺可桢学院、工业技术转化研究院等近十个院系单位的30余名师生参加。


图文 | 张贺东研究团队、陈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