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下午,浙江大学“星辰计划”基础交叉本博贯通培养项目招生宣讲会在紫金港校区顺利举行,吸引了来自竺可桢学院、求是学院及各学院系的140多位学生。会议邀请了竺可桢学院、基础交叉研究院(筹)相关领导、“星辰计划”首批导师代表等参加。本次活动由交叉院副院长单立楠主持。
基础交叉研究院(筹)常务副院长唐睿康教授首先作交叉院基本情况介绍。他表示,交叉院作为学校推动交叉科技创新、实施交叉拔尖人才培养的实体化机构,肩负着建设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综合特区”和“改革特区”的重任,秉持“拔尖、开拓”的核心理念,以培养杰出科学家为育人目标。经过近一年的精心谋划与筹备,交叉院协同本科生院、研究生院、竺可桢学院等单位,倾力推出了基础交叉本博贯通培养项目——浙江大学“星辰计划”,实施长周期、跨越式培养模式,打破“以绩点论英雄”,坚持尊重个性、鼓励特长的培养方针,努力为学生构建一个充满活力、交叉融合、激发潜能的学术未来。
竺可桢学院副院长、基础交叉研究院(筹)副院长路欣教授详细介绍了浙江大学“星辰计划”基础交叉本博贯通培养项目的“3+X”培养模式与创新机制,展示了交叉院为“星辰计划”创新构建的交叉培养体系、优质培养资源和强大支撑保障,并期待同学们在“星辰计划”交叉特色课程的引导和交叉科研训练的探索中激发自己的无限潜力。
“星辰计划”首批导师代表、量子精密测量研究院求是特聘教授谢灿以《从天空到海洋 做有趣的研究》为题作学术及成长故事分享,引导同学们思考“什么是科学,怎么做有趣的科学”。谢老师通过自己从鸟类生态研究,到植物激素受体,到蛋白质电镜研究的“搬砖”经历,再到开辟生物与物理交叉的生物导航与磁感应新领域,鼓励同学们永远保持对科学问题的好奇心。
“星辰计划”首批导师代表、化学系求是特聘教授冯建东以《上览星辰,下探微末——视未所见的分子探索之旅》为题,分享了他本科从工科转到化学,再攻读物理学博士、担任生物工程博士后,最终成为化学及光学工程学科博导的故事,围绕追寻单分子的科研梦想,运用不同学科研究方法和科学思维的碰撞与融合,实现学科交叉驱动创新突破。
“星辰计划”首批导师代表、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求是特聘教授史治国以毛泽东的诗句“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激励同学们在求学和科研道路上葆有积极精神和良好心态,勉励同学们既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明确的目标,又能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保持坚定的信念,相信在“星辰计划”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舞台,每个人都能发挥个性特长,按照自己擅长的节奏行稳致远,开创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实现人生价值和梦想。
通过宣讲会介绍,现场同学了解到“星辰计划”强大的交叉导师队伍、灵活的一生一策方案、新颖的交叉特色课程、扎实的交叉科研训练、丰富的交叉学术活动、深度的国际化培养、专属的研习空间等培养特色体系。在交流答疑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就导师选择、培养方案、科研规划等方面进行咨询和请教,现场交流气氛热烈。
浙江大学“星辰计划”基础交叉本博贯通培养项目火热报名中,报名时间截止4月7日17:00,报名通知详情可点击关于启动浙江大学“星辰计划”2025年招生工作的通知查看。“星辰计划”项目介绍册可至竺可桢学院、求是学院三大学园处领取。
招生咨询:徐老师,88208336,xqwsally@zju.edu.cn
摄影 | 有梗文化
编辑 | 徐启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