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下午,基础交叉研究院召开2025年第一次教学委员会会议。本次会议由交叉院副院长、教学委员会副主任路欣教授主持,交叉院常务副院长、教学委员会主任唐睿康教授,教学委员会委员王勇教授、史治国教授、杨易教授、林强教授、谢灿教授、赖俊教授,交叉院副院长单立楠及有关课程负责人代表等参加会议。
唐睿康主任首先宣布交叉院教学委员会正式成立,介绍了教学委员会的主要职责与运行机制,宣读了首届委员名单。他指出,教学委员会的成立为交叉院教育教学相关工作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将进一步促进交叉院课程建设与教学发展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各课程负责人代表分别汇报了2025年交叉院7门本科新建课程的教学内容及课程大纲。其中,《基础交叉科学研讨课(初阶1、2)》和《交叉科研轮转1、2、3》作为浙江大学“星辰计划”基础交叉本博贯通培养项目的必修环节,紧密围绕交叉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目标,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基础交叉科学研究的认知,强化科学思维与跨学科协作,拓宽知识边界与学术视野,以深度的科教融合培养实践创新意识与科学探索能力。《反问题的理论、算法与应用》和《动物磁感应与生物导航前沿》作为创新开设的交叉前沿课程,充分体现了学科深度交叉和覆盖前沿热点的特征,分别以数学与物理学、工程学等交叉,生物学与物理学、化学等交叉,展现学科交叉对破解科学难题的独特价值,培养学生勇攀科学高峰的求是精神。
教学委员会各委员围绕课程教学目标、内容设置、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交流研讨,并就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教学效果等提出意见建议。教学委员会一致认为此次新开课程教学大纲清晰、内容前沿创新,具有良好的育人作用及课程思政元素,同时建议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加强基础交叉特色培养,定期开展教学效果评估,动态优化教学内容与形式。
交叉特色课程的开设是交叉院在交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上的重要举措,是浙江大学“星辰计划”基础交叉本博贯通培养项目实施的特色环节,同时,部分课程面向全校开放,以期在学校推进拔尖创新人才跨学科思维及科学素养培养中发挥效能。
图文 | 刘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