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23日下午,浙江大学基础交叉研究院举办了第39期基础交叉沙龙,特邀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院(PTB)生物信号研究专家Tilmann Sander教授,带来题为“Combining OPM-MEG with EEG and functional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的精彩学术报告,就新型光学泵浦磁强计脑磁图(OPM-MEG)技术及其多模态融合应用展开深度探讨。
Sander教授在报告中系统阐释了脑磁图(MEG)与脑电图(EEG)、功能近红外光谱(fNIRS)等多模态神经成像技术融合的前沿进展。他指出,传统基于超导量子干涉器件(SQUID)的MEG系统在实现多模态集成方面存在诸多局限,而新兴的OPM-MEG技术凭借其传感器体积小、重量轻、可灵活布设的特点,为多模态神经成像开辟了全新路径。Sander教授介绍了其研究团队创新开发的基于织物EEG帽的传感器集成方案,以及通过3D打印个性化头模同步固定光纤探头与OPM传感器的技术路径。Sander教授指出,随着光学扫描等新技术的引入,多模态神经成像技术将在脑科学研究与临床诊断中展现更大价值。
在交流环节,与会师生就OPM-MEG技术的临床应用前景、个性化头模的成本优化、运动伪影消除方法等议题与Sander教授进行了深入讨论。
本次沙龙促进了神经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与物理技术等领域的跨学科对话,来自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物理学院、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医学院等院系的近30名师生参加。物理学院求是特聘教授、交叉院综合、“海洋+”交叉研究领域成员林强老师主持本次沙龙。
图文 | 陈睿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