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25日,剑桥大学工程系纳米工程学Tawfique Hasan教授到访浙江大学,主讲“海外名师大讲堂”第199场暨未来感知交叉前沿报告会,为浙大师生带来高水准学术分享。本次报告会由基础交叉研究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共同举办。
Tawfique Hasan教授任职剑桥大学工程系剑桥石墨烯中心,聚焦纳米材料在(光)电子、光子学领域的基础研究,致力于通过计算方法拓展其在多维传感应用中的前沿探索。
25日上午,Hasan教授在紫金港校区图书馆主馆545报告厅为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增材制造电子器件与智能传感器”的精彩报告。本次报告会由信息与电子工程
Hasan教授在报告中深刻阐述了传感器作为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智能核心桥梁的关键作用。他系统介绍了其课题组如何通过将增材制造技术(如喷墨打印、3D打印)与数据处理算法相融合,赋能下一代智能传感器的设计与开发。报告生动展示了一系列从基础到应用的代表性案例:包括基于喷墨打印的简易光探测器、可回收忆阻器,以及采用仿生气凝胶结构3D打印而成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传感器,充分体现了材料创新与制造工艺的结合。
随后,Hasan教授进一步展望了该技术的广阔应用前景,重点介绍了其团队在大面积印刷电子技术上的突破,以及最新研发的基于3D打印多组分复合材料的紧凑型三维力传感器。该技术能显著增强灵巧机器人在复杂场景下的触觉感知,为高精度人机交互开辟了新路径。本场报告展现了材料创新与前沿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协同驱动未来电子与感知系统发展的创新路径。
在交流互动环节,现场师生围绕增材制造的材料兼容性、传感器件的长期稳定性、算法融合的具体挑战以及未来产业化应用等话题与Hasan教授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探讨。
报告会上,浙江大学基础交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铁风教授向Hasan教授颁发了“海外名师大讲堂”致谢证书。
本次报告会,Hasan教授以其前沿的研究,为与会者展现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分享,促进了不同学科间的深度对话,为后续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基础。
图文 | 陈睿
Search